10月1日起,重慶新設立的企業不再工商、質監、稅務等部門間多頭奔跑了,通過工商窗口就能一次性搞定。
昨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重慶市“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明確10月1日起,我市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
少跑路了
三證三號將變成一證三號
辦過企業的市民都知道,之前要注冊登記一家企業,順利的話至少來回得跑六趟:先到工商辦營業執照、然后到稅務辦登記證,最后到質監辦組織機構代碼證。
跑腿多還不算,還得準備三套材料遞交給三個部門,來來回回要20多天,手續費得花 300多元。
不過這一情況,在今年4月9日注冊登記的改革中得到提速:我市試點“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辦理時間由至少15個工作日壓縮到3個工作日,網上遞交材料只需拿證時跑一趟。
改革的核心是依托工商、質監、國稅、地稅的業務系統,按照“一窗收件、并聯審批、一照三號”的模式,在不改變部門審批職能,不改變原有證號編碼規則的前提下,將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和工商營業執照合一,向企業頒發含有組織機構代碼、稅務登記號的營業執照。
市工商局注冊分局局長吳崗表示,“從原來的‘三證三號’改革到‘一證三號’,都是朝著終極目標‘一證一號’努力,今后企業的一證一號就像身份證編號一樣可以通用。”
省力氣了
一份表格一份材料就搞定
《實施方案》指出,改革的目標是通過“一窗受理、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將企業登記時依次申請,由工商、質監、稅務等部門分別核發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改為一次申請、由工商部門核發一個加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以下簡稱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全面實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
實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后,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統稱企業)的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不再發放,企業原需要使用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辦理相關事務的,一律改為使用“一照一碼”營業執照辦理。
基于“統一”的標準,10月1日起,我市將統一登記條件和登記程序,申請人只需填寫一份申請表格,提交一套申請材料;由工商部門受理企業登記申請,在審查核準后,直接核發“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工商、質監、稅務等部門通過全市統一的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傳送企業基本登記信息和相關信息,實現共享和應用。
要注意了
換發新證照有兩年過渡期
10月1日起,我市全面推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工商部門向新設立企業、變更企業頒發加載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但個體工商戶“三證合一”登記制度需待國家作出相關部署后再推行。
在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對“三證合一”登記制度實施前設立企業的代碼和證照轉換。對已領取組織機構代碼證的,核發加載嵌入原9位組織機構代碼的統一代碼營業執照,并收繳其原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沒有領取組織機構代碼證的,按照編碼規則進行賦碼,核發加載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收繳其原相關證照。過渡期內,未換發的證照繼續有效,過渡期結束后,一律使用加載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未換發的證照不再有效。
編碼規則
統一代碼共18位,具體編碼規則為:
“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將工商注冊號、組織機構代碼、納稅人識別號等合并為統一代碼,實行統一的編碼規則。
第一部分(第1位):登記管理部門代碼。9表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第二部分(第2位):機構類別代碼。1表示企業,2表示個體工商戶,3表示農民專業合作社。
第三部分(第3—8位):登記管理機關行政區劃碼。
第四部分(第9—17位):主體識別碼(組織機構代碼)。
第五部分(第18位):校驗碼。